近日,一条关于“本升专
本科回炉专科,这种“逆向流动”打破了人们对学历提升的传统认知。拥有本科学历为何还要再读专科?“反向升学”意味着什么?“本升专”回炉教育的效果如何?相关讨论正反映出公众对当前教育问题的普遍关注。理性看待“本升专”现象,跳出学历崇拜窠臼,或许能让我们更加客观地评估教育价值,真正回归教育本质。
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日趋丰富,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逐步提高的同时,学历与就业的强关联性也正在被打破。从今年就业市场呈现出的新变化新特征来看,热门领域和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旺盛,传统行业转型对劳动者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要求更高。面对就业市场的机遇和挑战,大学毕业生必须在就业选择中主动“突围”,才有可能抢占职业发展的“制高点”。对于一部分毕业生来说,由本科到专科的回炉教育,看似“非主流”,实则可能是个人的“更优解”。
回炉教育,顾名思义,就是通过回炉锻造,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提升教育的适切性和匹配度。在现实就业场景中,一些毕业生有本科文凭却在就业市场屡屡碰壁,有理论储备却无用武之地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、专业与职业脱嵌、所学与所用脱钩。
“本升专”不失为一些大学毕业生洞悉就业市场形势后的一种理性选择,为个人出彩和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。本科阶段已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,专科阶段再掌握一门市场急需的“硬核”技术,在二次教育选择中,个体根据自身禀赋、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,更好地规划自身职业发展。立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,“本升专”现象不是“学历降级”,也并非“迂回包抄”,而是在文凭与能力的张力中寻找最佳平衡点,在不同学历教育聚合中形成“1+1>2”的教育效能增量,更是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追求“确定性”的务实选择。
个体积极回应就业市场的同时,教育更需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,而职业教育在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。“本升专”是一种教育模式的创新尝试,在学历与能力的“双向奔赴”中创造出教育生态多元共生的图景,有助于开辟职普融通
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决于产业支撑,产教融合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。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设置“本科毕业生”招生条件的缘由非常明确,“市场有相关用人需求”“市场对该类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养要求较高”。这些回应道出了“本升专”背后的本质。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就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“风向标”,也彰显了职业教育精准对接行业的优势所在。无论是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招收本科毕业生,还是青岛市技师学院等开设“大学生技师班”,都有一个共同特征,即通过精准对接行业、适配产业,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,实现差异化、特色化发展。
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。当前,我国正阔步从“制造大国”迈向“制造强国”,不断擦亮“中国智造”的亮眼名片。无论是高端制造业的兴起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,还是新质生产力